在台灣棒球運動的發展史中,原住民球員一直佔有極高的重要地位。從日據時代的高砂棒球隊,後來的嘉農棒球隊,乃至開啟近代我國蓬勃棒運的紅葉少棒,直到現今各級棒球隊,原住民球員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現役中華職棒選手(一軍)中,原住民球員約佔一半,連今年準備進軍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大賽的龜山少棒隊,原住民球員也約佔一半,如果就國內各縣市參與棒球運動的人口比例而言,也是花蓮、台東兩縣最高。


個人認為與原住民先天體格有關,正如同美國的黑人選手在最受歡迎的三大運動(美式足球、棒球、籃球)及音樂界,往往佔有極高的比例及地位。但是,原住民球員從小因環境條件不佳,以致半途而廢離開球場者比比皆是,這種國家的寶貴資源就如此被埋沒甚是可惜。如果各級民意代表都能在〝競選支票〞中,列入有關於原住民運動選手之長期培育政策,相信不久將會看到原住民運動選手,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,我想這也是一種展現國力和提升國際形象的方式吧 !